望眼欲穿。
进入2011年,一行三会年度工作会议陆续召开之际,2011年信贷目标仍未水落石出。
“新增信贷目标将在内部设定,但不再公布。这实际上是2011年信贷政策一个新的变化,更加强调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一位央行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信贷目标不再公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2010年12月中旬央行曾经召开了一次货币政策专家咨询会,会上许多人也在问这个问题,这确实与以往不同。”一位参加了咨询会议的人士说。
而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农业银行公司业务部的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还没有收到监管部门下达的今年信贷指标,而在往常,这一信贷指标早已收到。
“今年将不设定信贷调控目标,而是根据16%左右的M2增速目标进行调控,事实上,根据M2与信贷比例关系,可以推算出2011年新增信贷为7万亿元左右。”前述参会人士对记者说。
“2011年信贷目标虽然不会公布,但将在内部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7万亿元左右,较2010年有所收缩。”一家大型券商的高层对记者表示。
“这也是一种机制的改变,运用多种机制来进行货币和信贷调控。以前货币调控的机制有两个指标,即M2和新增信贷,但实际上,贷款派生出存款,存款推动M2高速增长,现在设定一个目标更加合理。”前述央行人士说。
据记者了解,2011年不公布信贷目标的原因有多个,一是信贷调控计划色彩较浓,事实上,尽管连年如此调控,仍然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二是各界对信贷目标的界定准确度也有分歧,出现了多个目标,如7.5万亿元、7万亿元、6.8万亿元。
“实际上,公布的M2和信贷目标与实际政策操作关系并不大。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对记者说,“以往公布的M2、信贷目标与8%的经济增长目标密切相关,但是2011年实际经济增长率可能在9.5%左右,通过估算,7万亿元信贷可能难以满足9.5%的增长要求,因此实际操作中信贷指标会被突破,所以公布这个目标的意义并不大。”
行政调控转为差别调控
市场传闻2010年12月信贷只有4000亿元左右,这将较11月的新增信贷进一步收缩。事实上在2010年年底,许多银行已经停止信贷审批额度。
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主管告诉记者:“在2010年年底,不仅贷款利率优惠没有了,贷款额度非常难弄,许多银行已经不放贷,说等到了2011年1月再放。”
“1月商业银行突击放贷主要是商业行为,商业银行做大利润要靠规模和价格,目前利差进一步扩大的空间有限,只有以量补价,早放贷早收益。”前述央行人士说。“许多银行有许多老客户,2010年年底积累了一批单子,所以在政策还没明确之前,商业银行第一季度,特别是第一个月放贷将出现高潮。”该人士告诉记者。
种种迹象显示,进入2011年,许多商业银行信贷收缩状况将得到改变,银行信贷将再次出现“前松后紧”的态势,1月信贷“井喷”可能性极大。瑞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根据信贷投放的季节性特征,预计2011年1月新增贷款将达1万亿元以上。
据记者获悉,尽管新增贷款目标不再公布,但是针对年初的突击放贷,信贷按比例调控的方法仍可能在今年继续沿用。监管部门在2010年首次使用了按季调控的手段,全年7.5万亿元的新增信贷按照“3∶3∶2∶2”的比例分配到四个季度,以确保均衡投放。
政府在2010年设定的新增信贷目标为7.5万亿元,2010年前11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已达7.44万亿元,近期传闻2010年12月新增信贷约为4000亿元,全年将可能达到8万亿元左右。虽然超出年初设定目标,但较往年的不均衡已经明显好转。
“今年与去年信贷调控的区别在于,去年采取的是较硬的行政调控,是一种硬约束,这种调控属于一刀切,名声不太好;而今年实行的是一种更软性的区别调控,如通过差别准备金率与信贷调控相结合。”刘煜辉说。
刘煜辉说,以前在贷款调控严厉的时候,监管部门会每月或者每周下发贷款额度,从2011年起,监管部门将按月甚至按周动态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措施。对于一些放贷比较猛的商业银行,监管部门会有针对性的提高差别准备金,以此调控信贷。
前述央行人士透露,信贷调控还将重视资本充足率的考核。《巴塞尔协议Ⅲ》规定,截至2015年1月,全球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4%上调至6%,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将从现行的2%提高至4.5%。
尽管目前的中国银行业的资本金充足率好于国际水平,核心资本充足率在9%-11%。但如果按照《巴塞尔协议Ⅲ》要求重新计算,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压力加大,这将对国内银行的放贷产生制约。
不会全面紧缩
自从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转为稳健以来,货币政策收紧之声已经纷至沓来。
但前述参会的专家说,监管部门今年新推出的信贷管理办法主要目的在于避免过去一刀切的信贷行政管制方法,希望从行政调控转为以市场为主的调控,但这并不是说货币政策从紧。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近日则表示,银行信贷增长要与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相吻合,特别要考虑经济增长目标和通胀控制目标。下一阶段,央行要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
“未来加息的趋势是可以确定的,差别提高存款额准备金率及信贷调控会继续。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脱离以前的政策大框架,即在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目前通胀确实较高,但防通胀的前提是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一旦经济增速回到9%左右,决策层会再次担忧。”刘煜辉说。
1 月中旬,2010年12月的经济数据将陆续公开。在前期调控下,实体经济和通胀预期正在发生变化。率先公布的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2010年12月官方 PMI为53.9%,较11月下滑1.3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连续4个月上涨以来首次下跌。12月汇丰PMI指数为54.4%,也较11月下滑0.9个百分点。
随着政府价格管制措施的出台,在货币和行政管制的双重压力下,价格连续上涨的势头被强行扭转。自2010年11月下半月开始,食用农产品价格结束3个多月的连续上涨态势。国信证券预测12月CPI可能由上个月的5.1%回落至4.3%,PPI 从6.1%回落至5.5%左右。
国信证券的宏观分析师林松立说,从一系列主要产品的产量、外贸情形等可以看出2010 年实体经济环比扩张速度确实已有所放缓,各季度的GDP增速相应也出现了逐步回落的趋势,预计2010年四季度GDP 增速将从三季度的9.6%回落,经济增速的温和回落和滞后的紧缩效应会降低政策大幅收紧的动机。
链接
2011年1月5日和6日,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将稳定物价列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央行几大主要任务之首。同时,会议淡化了信贷管理指标,提出将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新变化传递出当前物价形势不容乐观、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的信息,同时,随着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制度走向前台,未来货币信贷调控也将较以往出现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