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尚未证实的观点是,这场主权偿债能力大恐慌是自我实现的:正如健康的银行会被挤兑拖垮,信誉最好的政府在市场为其债务提供再融资时也会告急。我们甚至不敢想象这样子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一连串银行和主权违约、灾难性的萧条、欧元(甚至欧洲联盟)崩溃、全球蔓延甚至潜在的悲剧性政治动荡。既然如此,为什么政客还不拿出全部本事来防止崩溃?
现在,危机已经波及了欧元区的“核心”,提振疲软主权国家所需要的资源数量已经超过了强健国家的财政能力。金融魔术无法掩饰这一点,抛出更多的救命索最终可能把所有人都拉下水。眼下,把所有人都拉上同一只救生筏通过多种联合担保支持的欧元债券实现不但在法律上不可行,如果操之过急,还会造成不良的政治后果。而个别政府的行动也无法解决系统性危机,原因之一是恐慌已经超过了政客的应对能力。只有欧洲央行拥有无穷多的资金,可以救欧洲于水火。
欧洲央行有充分的理由采取行动: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平稳过渡;为了防止可能导致通缩的萧条;以及为了避免欧元崩溃。但现在它拿着法律的鸡毛当令箭,拒绝行动。
尽管《里斯本条约》第123条禁止欧洲央行直接从公共机构手中购买债券,但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干预是允许的。欧洲央行很久以前就开始通过其证券市场计划(SMP)这样做了。条约中那一条说扩大SMP是被禁止的?事实上,可信的维持利差的开放承诺所要求的债券购买量可能比欧洲央行现行的暂时性有限计划更少。
不幸的是,许多德国人,尤其是德国联邦银行,不待见央行干预的办法,因为对1923年的情景记忆犹新。当时,德国国家银行用印钞来为政府借贷融资,由此引发的恶性通货膨胀摧毁了中产阶级的储蓄,并导致10年后希特勒上台掌权。但德国人应该回忆一下,这事实,是奥地利Creditanstalt银行倒闭引起的金融恐慌、随之而来的衰退,以及德国政客的误判为纳粹夺权之路扫清了障碍。
不要逆潮流而动,这是被历史证明的真理。此外,没有必要担心通胀,因为货币增长量很低,银行信贷在收缩,人民在屯钱,而不是在花钱。此外,欧洲央行的任何买入行为都会继续被消化。
另一种反对声音是,欧洲央行的干预会减轻意大利和西班牙新政府的改革压力。但是,改革者根本没有时间去建立自己的信誉,而欧元区的崩溃将给民粹极端主义创造温床。那么,欧洲央行为什么不与尚有偿债能力的政府做一笔交易,以它们坚持改革计划为条件保持利率的低水平呢?
欧元区领导人还可以给出欧元债券的路线图,但要对此设定严格条件,并与确保财政审慎的可信机制挂钩。这样可以为渴望在实施必要改革方面达标的政府提供更多的激励,同时又可以给欧洲央行和市场吃定心丸各国政府捍卫欧元的承诺依然有效。
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我认为,如果欧元区被逼上了悬崖,欧洲央行将不得不采取行动。但欧洲央行行动越迟,人们的工作和储蓄受到的冲击就越大,投资者对欧元区金融体系的信心受到的伤害就越深,发生灾难性事件的风险也就越高。时不我待,应该马上出手。
【来源:财经】
【编辑: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