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出版的日本《经济学人》周刊问道,中国会重蹈“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覆辙吗?作者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很可能正面临日本在1970年前后的局面。
上个世纪70年代,一直作为日本高速经济增长第一大引擎的劳动力从农村转移至城市的进程即将落幕,日本面临“刘易斯拐点”(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在城市工商业部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程中,经济会高速增长,而这种转移一旦完成,高速增长便终止)。然而,当时的日本,许多人笃信9%的潜在增长率会永远持续。因此,增长率一跌到8%以下,政府就认为是经济减速,试图通过放宽货币政策和扩大财政支出来维持高速增长。可是,这种做法导致房产泡沫和劳动力供给瓶颈的产生,导致工资上涨,加剧内因引发的通胀。
作者认为,中国要尽早让经济增长冷却至8%以下。但很多人有不同观点,认为一旦经济增长率回落至8%以下,就业会恶化,将产生严重的经济问题,因此,政府要尽早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以避免这些现象。
美国《纽约时报》却有截然不同的观点,美国财政部前顾问史蒂文·拉特纳12月2日撰文说,中国会跌倒吗?想都别想。
拉特纳最近访问中国后,乐观地认为,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这个国家生机勃勃,不断取得成功,在经济上满怀雄心壮志和可以理解的自信。”中国经济成功与自由企业制度非同寻常的结合,应会继续奏效,因为它有能力保证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让似乎更关心经济发展而非民主的民众感到满意。理由如下:
中国大规模的投资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而美国仅为12%;中国的核心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中国政府在资本分配方面可以说比美国政府做得好;中国的家庭不愿负债(有四分之一的住宅是现金购买的),导致其储蓄率为其收入的近40%,而美国人的储蓄率不到5%;中国的重商主义带来了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从太阳能电池板到玩具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竞争优势……
他的结论是,虽然中国并不缺乏挑战,在但是它的成功会继续下去。
在科技领域,《纽约时报》也看好中国,它对中国力争高科技主导地位进行了报道。报道说, 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经是美国的近两倍,中国在IPv6的建设上的速度要比其他国家更快。
如果说互联网的未来已经在中国,那么电脑运算的未来是不是也在中国?美国的许多专家说,很可能是这样。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中国已经是全球电脑和其他消费电器的主要制造国。现在,这些专家说,中国繁荣的经济和日益发展的技术基础,可能会使它在下一代计算机上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说,不要在意中国可能没有史蒂夫·乔布斯,“还有另外一种创新,那就是美国不擅长的不断改进,而中国更擅长。”
《纽约时报》也看到,中国在力争科技主导地位方面不是没有障碍。10年来中国远没有实现建立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工业的目标,它所组装的产品的绝大部分微芯片仍依赖进口,最好的微芯片厂比起美国的英特尔等世界先进的芯片厂的水准,仍落后两到三代。
该报认为,中国的最大弱点可能就是政府管得太多,此外,中国的创新可能还会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相对不力的限制。这可谓一语中的。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编辑:漫步】